足球判断下半场特一是否有球的方法_上半场0比0 下半场进球概率

足球判断下半场特一是否有球的方法_上半场0比0 下半场进球概率

首页  >  联系我们
发布时间:2025-05-03 10:11:55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分享关于足球判断下半场特一是否有球的技巧和上半场0比0 下半场进球概率的问题解答,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接下来进入正文内容!

本文目录

  1. 足球(高分悬赏)
  2. 问些足球的一些基本动作知识
  3. 开球是怎么踢进去或者得分的

足球比赛中,下半场特一是否有球往往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准确判断下半场特一是否有球,对于球队战术布置、球员心理调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下半场特一是否有球的判断技巧,旨在帮助球迷和教练员更好地把握比赛节奏。

一、下半场特一是否有球的判断依据

1. 比赛节奏

足球比赛节奏分为快、中、慢三种。下半场特一是否有球,与比赛节奏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比赛节奏较快的下半场,特一有球的可能性较大;反之,节奏较慢的下半场,特一有球的可能性较小。

2. 比赛时间

比赛时间对下半场特一是否有球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说,比赛时间越接近尾声,特一有球的可能性越大。这是因为双方球队在比赛后期往往更加注重进攻,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进球。

3. 比赛形势

比赛形势对下半场特一是否有球具有重要影响。以下几种情况,特一有球的可能性较大:

(1)主队领先:主队领先的情况下,下半场更有可能继续进攻,特一有球的可能性较大。

(2)客队落后:客队落后时,下半场更有可能全力进攻,特一有球的可能性较大。

(3)双方实力差距较大:实力差距较大的比赛中,实力较弱的球队在下半场更容易进攻,特一有球的可能性较大。

4. 球队战术

球队战术对下半场特一是否有球具有重要影响。以下几种战术,特一有球的可能性较大:

(1)进攻型战术:采用进攻型战术的球队,下半场更有可能进攻,特一有球的可能性较大。

(2)快速反击战术:快速反击战术要求球队在下半场迅速展开进攻,特一有球的可能性较大。

(3)边路进攻战术:边路进攻战术要求球队在下半场加强边路进攻,特一有球的可能性较大。

二、下半场特一是否有球的判断技巧

1. 观察球员站位

下半场特一是否有球,与球员站位密切相关。观察球员站位,有助于判断球队进攻意图。以下几种站位,特一有球的可能性较大:

(1)前锋压上:前锋压上,表明球队意图进攻,特一有球的可能性较大。

(2)边路球员前压:边路球员前压,表明球队意图通过边路进攻,特一有球的可能性较大。

(3)中场球员前压:中场球员前压,表明球队意图通过中场进攻,特一有球的可能性较大。

2. 关注传球线路

传球线路是判断下半场特一是否有球的重要依据。以下几种传球线路,特一有球的可能性较大:

(1)短传配合:短传配合有利于球队在中场展开进攻,特一有球的可能性较大。

(2)长传转移:长传转移有利于球队通过边路进攻,特一有球的可能性较大。

(3)高空球:高空球有利于球队在禁区内展开进攻,特一有球的可能性较大。

3. 分析球员跑位

球员跑位是判断下半场特一是否有球的关键。以下几种跑位,特一有球的可能性较大:

(1)前锋插上:前锋插上,有利于球队在禁区内形成进攻威胁,特一有球的可能性较大。

(2)边路球员内切:边路球员内切,有利于球队在禁区内形成进攻威胁,特一有球的可能性较大。

(3)中场球员接应:中场球员接应,有利于球队在中场展开进攻,特一有球的可能性较大。

准确判断下半场特一是否有球,对于足球比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比赛节奏、比赛时间、比赛形势、球队战术、球员站位、传球线路、球员跑位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下半场特一是否有球的判断技巧。希望本文能为球迷和教练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足球(高分悬赏)

足球基本知识-大概你并不晓得

起源

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就有了“足球舞”(求神祈雨时一边跳舞一边踢球)。这是古代足球的雏形。战国时代,民间已盛行集体的“蹴鞠”游戏。蹴,脚踢的意思;鞠,皮制的内充毛发之类弹性物的球。及至两汉,足球已进一步发展成竞赛性运动。汉高祖刘邦曾在宫苑中修建了规模宏大的足球场进行比赛,场地两端各设6个“鞠域”(相当于球门),比赛各上场12人,6人把守“鞠域”,6人踢球,以踢进“鞠域”球数的多少分胜负。这与现代足球比赛已相当接近了。

现代足球始于英国的剑桥大学,但在学生们比赛时规则五花八门,到1848年才制定出世界上第一个足球规则,称剑桥规则。1863年成立英格兰足球协会,统一了竞赛规则,以后不断修改补充,逐渐完善。1872年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举行了足球史上第一次协会间的正式比赛,1890年英格兰举办有万人观看的女子足球赛,1894年成立女子足球俱乐部。1904年国际足球联合会成立,从此足球日益发展,遍布全球。标准足球场长90~120米,宽45~90米,场地中间有一条横穿球场的中线,中央有半径为9.15米的中圈。比赛分两队参加,每队不得多于11人,其中必须有1名守门员。全场比赛为90分钟,分上、下两个半场,每半场45分钟。上、下半场之间的休息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以将球射入对方球门多者为胜,1900年男子足球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但国际奥委会不允许职业球员参加,因此奥运会足球赛水平不高,影响也不大。女子足球直至1996年才进入奥运会,却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规则

(1)比赛分两队参加,每队不得多于11人,其中必须有1名守门员。全场比赛为90分钟,分上、下两个半场,每半场45分钟。上、下半场之间的休息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以将球射入对方球门多者为胜,1900年男子足球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女子足球直至1996年才进入奥运会,却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2)场地面积:比赛场地应为长方形,其长度不得多于120米或少于90米,宽度不得多于9O米或少于45米(国际比赛的场地长度不得多于110米或少于100米,宽度不得多于75米或少于64米)。在任何情况下,长度必须超过宽度。

(3)画线:比赛场地应按照平面图画出清晰的线条,线宽不得超过12厘米,不得做成“V”形凹槽。较长的两条线叫边线,较短的叫球门线。场地中间画一条横穿球场的线,叫中线。场地中央应当做一个明显的标记,并以此点为圆心,以9.15米为半径,画一个圆圈叫中圈。场地每个角上应各竖一面不低于1.50米高的平顶旗杆,上系小旗一面;相似的旗和旗杆可以各竖一面在场地两侧正对中线的边线外至少1米处。

(4)球门区:在比赛场地两端距球门柱内侧5.50米处的球门线上,向场内各画一条长5.50米与球门线垂直的线,一端与球门线相接,另一端画一条连接线与球门线平行,这三条线与球门线范围内的地区叫球门区。

(5)罚球区:在比赛场地两端距球门柱内侧16.50米处的球门线上,向场内各画一条长16.50米与球门线垂直的线,一端与球门线相接,另一端画一条连接线与球门线平行,这三条线与球门线范围内的地区叫罚球区,在两球门线中点垂直向场内量11米处各做一个清晰的标记,叫罚球点。以罚球点为圆心,以9.15米为半径,在罚球区外画一段弧线,叫罚球弧。

(6)角球区:以边线和球门线交叉点为圆心,以1米为半径,向场内各画一段四分之一的圆弧,这个弧内地区叫角球区。

(7)球门:球门应设在每条球门线的中央,由两根相距7.32米、与西面角旗点相等距离、直立门柱与一根下沿离地面2.44米的水平横木连接组成,为确保安全,无论是固定球门或可移动球门都必须稳定地固定在场地上。门柱及横木的宽度与厚度,均应对称相等,不得超过12厘米。球网附加在球门后面的门柱及横木和地上。球网应适当撑起,使守门员有充分活动的空间。

足球术语

补位:足球运动战术术语。比赛中集体防守的一种配合方法。指防守中本队一个队员被对手突破时,另一队员前去封堵。两人补位是集体防守配合的基础。防守队员相互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和角度,是进行及时补位的前提。过去主要指卫线队员防守时的配合。当代足球采用全攻全守战术,补位的内容也有了相应的发展。担任锋与卫的队员之间在一次进攻中相互位置交换,也成为补位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而对补位队员的技术战术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插上进攻:足球运动进攻战术之一。指位于第二、第三线的前卫、后卫队员,插入第一线参加进攻的战术方法。因有纵深距离,故容易摆脱对方的防守,且第二、第三线队员的插上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和突然性。因此,更具威胁性。后卫插入前锋线直接参加进攻是全攻全守战术的一个重要标志。

长传突破 :足球运动进攻战术之一。运用远距离传球突破对方防线的战术方法。当代足球比赛中,多用于快速反击时。防守队员在本方球门前抢截得球,利用对方压上进攻后不及回防的时机,长传给突前的同伴,以突破对方的防线。

沉底传中:足球运动进攻战术之一。指边线进攻中,通过个人带球突破,或集体配合把球推到对方端线附近,然后长传至对方球门前的战术方法。攻方在快速推进中,常趁对方防线阵脚未稳时,采用此法中间包抄以射门得分。

反越位战术 :这是针对对方“造越位”战术而采取的一种进攻战术。当进攻队员觉察到防守者用制造越位的战术破坏本方的进攻时,及时改变传球方向,让在后面的队员插上接球或自己直接带球快速推进射门,从而使对方退防不及。

弧线球:足球运动技术名词。指使球呈弧线运行的踢球技术。足球在运行中,由于强烈旋转,使两侧的空气发生差异而形成。由于球呈弧线形运行,故俗称“香蕉球”。踢弧线球时,脚击球的部位应偏离球的重心。常用于绕过位于传球路线中间的防守队员,或射门中迷惑门员,使之产生错误判断。罚直接任意球时,用弧线球射门已是得分的一种重要方法。

交叉换位:足球运动战术术语。比赛中进攻队员为了摆脱对方的防守,在跑动中左右换位的战术配合方法。最常见的有:左侧的队员疾跑到右侧有球队员前接球,右侧队员传球后,交叉跑到左侧位置。这一战术配合改变了队员只在本位置范围内活动的踢法,使之战术更变化多端。

篱笆战术 :也称人墙战术。在自己门前危险区域内,当对方罚任意球时,几个防守队员并排成“人篱笆”,以帮助守门员封住对方射门的部分角度。

密集防守 :防守战术之一。球门前的30米区域常被称为“危险地带”。比赛中,双方为了稳固防守,往往组织相当多的人把守这一区域,形成密集状态,以加强保护,减少空隙,阻住对方的突破,称为密集防守战术。

清道夫 :足球比赛中承担特定防守任务的拖后中卫之别称。1966年第8届足球锦标赛,在“固守稳攻”的战术思想影响下,为了加强防守,于后卫线后面安排一个队员,其职责是只守不攻,执行单一的补位防守任务,“打清”攻到本方球门前的来球,因而得名。

区域防守 :足球运动防守战术之一。每一队员根据位置划分一定的防守区域,在划定的范围内,主要采用站位的防守方法,而不紧盯人。这使进攻队传接球比较容易,且在同一区域内出现两个以上进攻队员时,防守就感困难。这一防守战术比较被动,已不能适应足球运动发展的需要,现已很少采用。

全攻全守 :足球运动战术之一。一个队除守门员之外的10名队员都有进攻和防守的职责,称为“全攻全守”。根据比赛中攻与守的需要,每个队员都可到任何一个位置上发挥这一位置队员的作用。这一战术打破了阵式对队员的束缚,能充分调动和发挥队员的积极性的才能。同时,对队员在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和意志品质、战斗作风诸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74年第10届世界足球锦标赛中,出现了这种打法,被誉为国际足球史上的第三次变革。

外围传中:也称“45度角传中”。足球运动进攻战术之一。当攻方有球队员在边线附近与对方球门约成45度的地区时,用过顶长传把球传向处于对方罚球区附近的同伴,供同伴用头顶球连续进攻,称为“外围传中”。尤其在守方队员已及时退回,且密集在球门前30�40米的地区,通向对方球门的路已被封住,或攻方有身材高大、争顶球能力强的前锋队员时,运用这种打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鱼跃扑球 :足球技术名词。守门员的一种难度较高的接球技术。以与球同侧的一脚用力蹬地,异侧腿屈膝提摆,使身体跃出接球。接球后落地时,双手按球,用前臂的侧面先着地,团身护球,因是腾身侧面跃出,增大了接球的范围,故能接住用其他动作难以接到的球。

越位 :越位规则是在1874年的足球规则中正式规定的。不过,那时的越位规则跟现在的越位规则有很大的不同.当时规定:攻方队员攻到前场,前面守方队员如果只有两个人(包括守门员)时,那么这个进攻队员就算越位了。19世纪70年代初,足球运动开始在西方等国盛行起来,那时,普遍重视进攻,而不大注意防守。这从当时一些国家常用的比赛阵形(1217,1226)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放在前面的锋线队员竟多达六七个。攻方攻到前场,就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势不可挡。守方一抢到球,也往往容易偷袭成功。这样,由于进攻的人多,防守的人少,造成攻与守的力量极不平衡,严惩地影响了球技和战术的发展与提高。另外,由于攻守双方缺少人数上势均力敌的对抗,比赛也就不那么激烈和精彩了。为此,一些人便在战术阵形上动脑筋,有些人则在规则上想方设法给进攻一方以适当的限制。越位规则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现在运用的越位规则,是1925年规定的,它对足球运动技术和战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越位规定的制定,也没有足球运动的今天。越位,顾名思义就是越过球的位置的意思。用足球规则的术语来说就是:队员较球更接近于对方端线者,即处于越位位置。换句话说,当队员踢球或顶球时,同队接球队员在对方半场内所站的位置是在球的前面,并且他与对方端线之间,只有对方一个队员时,就是越位了。

如果同队队员回传球或平行传球时(即球与接球人平行,距对方端线相等),接线人不算越位,因为他并未在球前面,仅与球平行。判罚越位的关键,不是在队员接球时而是在同队队员传球时即同队队员踢球或顶球的一刹那。当传球时,接球队员如果不处在越位位置,而是在踢出的球在空中或在接球时跑到越位位置,然后又跑回非越位位置接球,则应判罚越位。

在对方队员踢球时,同队队员停球或带球时,无论哪方的队员,无论在何位置,均无越位可言。因为判定越位是指同队队员传球时的一刹那,这是判定越位的主旨和关键所在。

如果守方队员故意退出场场外造成攻方队员越位属不正当的行为,裁判员不但不判攻队队员越位,反而应在成死球时给守方队员予以警告。

国际足联最新规则规定:队员所站的位置与对方最后一个防守队员平行(守门员除外),不算越位。 下列情况不能算越位: 队员在本方半场以内者。

对方有两个较其更近于对方端线者。 最后触球或踢球为对方队员者。 直接接到球门球、角球、界外掷入的球及裁判员所抛出的球。

队员如处于越位的位置,如果裁判员认为该队员没有影响比赛,没有阻碍对方的活动,或没有从所处的越位位置获得有利条件,不应判罚。

如果裁判员已判断某队员越位,但在裁判员鸣哨停止比赛以前,守方队员企图抢截而接触了球,这个球又被越位队员所控制,则应判罚该队员为越位。这个问题在前面已经讲过,因为最后触球为对方队员。

如果裁判已鸣哨判定队员越位后,守方队员由于抢截而接触了球,这个球又被越位队员所控制,则仍应判罚该队员为越位,因为当同队队员传球时,裁判员已鸣哨并判定该队员为越位。就是说该队员已经犯规,也是我们常说的犯规在先了。规则规定:最后触球或踢球为对方队员者,不算越位。

这一规定系指队员虽然处越位地位,但触球或踢球给他的不是同队队员而是对方队员。

队员进攻时,由于冲力关系使身体越过了球门线(跑入网内),裁判员应看该队员是否影响了守门员来决定是否判罚越位。

观众在看台上欣赏比赛,因为角度的关系,往往认为某队员已越位了,实际上并没有越位。只有巡边员的位置才能正确判断队员是否越位。

越位是足球规则中很重要的一条规则,也是较复杂的规则。从定义来讲一般球迷基本上都能理解它的精神实质。但是,足球比赛的形势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场上队员不断地跑动,像有矛就有盾一样,有了造越位战术,也有反越位战术。

越位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越位是攻方的大“忌”,一个个极有威胁的攻势常常丧失在“越位”身上。守方也常用造越位战术瓦解对方强大的攻势,不费什么力气便可将球“抢”到而由本方踢间接任意球。

造越位:是一种防守战术。根据规则:进攻队员在接球时,如与对方端线之间防守队不足2人时则为越位。防守队员利用这一规定,在对方传球中,另一队员将触及球的瞬间,突然向前一跑,造成对方接球队员与本方端线之间有一个防守队员的局面,使对方越位犯规。

撞墙式:比赛中进攻时的一种过人战术,即形成两人过一人局面时,二人一传一切,接球再传者一次出球,使传球者传来的球像撞在墙上一样,从而加快过人速度,故名。

自由人:足球比赛“一三三三”阵型中拖后中卫的别称。防守是无固定的看守对象,可机动灵活地补位救险,从而使其他队员,特别是3个后卫在盯人时无后顾之忧。是清道夫踢法的发展,不仅要守,而且要伺机插入进攻第一线。根据职责,要求担当“自由人“的队员技术全面,战术意识强,比赛经验丰富,是组织、指挥防守的核心。

世界杯每4年一次的世界杯足球赛一向深深吸引着全世界的亿万球迷,那么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呢?1928年5月,为了适应现代足球运动发展的需要,国际足联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了代表大会,与会者一致通过了举办世界杯足球锦标赛的决定。1930年,首届世界杯足球锦标赛在乌拉圭举行,以后每隔4年举办一次。

1956年在卢森堡举行的国际联代表会上,人们为表彰前国际足联主席、法国人雷米特为足球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建议将“世界足球锦标赛”改名为“雷米特杯赛”。后来有人提议将两个名字联起来称为“世界足球锦标赛——雷米特杯。”后来,在芬兰赫尔本辛基代表会议上,人们将这一名称改为“世界足球冠军赛——雷米特杯”,简称“世界杯足球赛”,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世界杯足球赛的冠军奖杯先后共有两个,第一只“金女神杯”是由纯金制成的。杯重1.8公斤,立在大理石底座上,高30厘米。它是由法国巴黎著名的首饰设计大师费列尔制作的。他以希腊神话中长翅膀的胜利女神尼凯为模特儿,塑造了一个身着古罗马服装的女子,伸展双臂,将杯高举的形象。国际足联当时规定,获得世界杯赛冠军的队将保留在此金杯,一直到下届比赛时交还国际足联。但同时又规定,获得三次冠军的那个国家将永远拥有这座金杯。

1970年在墨西哥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上,巴西队第三次荣获冠军,于是“金女神杯”飞到了巴西永远落户。可惜后来有人将金杯盗走并熔化。为制造新的奖杯,1971年,国际足联对52种设计图案进行了评选,意大利人加扎尼亚的设计方案中选。他设计的奖杯是由两个大力士双手高举一个地球的造型。此金杯高36厘米,重5公斤,名为“国际足联世界杯”。奖杯为流动性的。

世界杯足球赛自1930年到现在已举办了15届,获得过冠军的国家仅为6个。它们是:巴西4次,德国3次,意大利3次乌拉圭2次,阿根廷2次,英国1次。

世界足坛五大流派

欧洲力量派:英国和德国是此流派的典型代表。它的主要特点是:队员身体素质好,动作简练,拼抢凶猛,攻防速度快,惯破“四三三”阵型。远射和头球好,长传冲吊威胁大,以速度和力量取胜。

南美技术派:南美各国都采用这种打法,尤以巴西、阿根廷、乌拉圭3国技术最精。其特点是:擅长“四四二”阵型,整体配合默契,注意脚下功夫,个人控球能力强,传球落点好,二三人的小配合战术运用自如,进攻以短传渗透为主,善打阵地战。

欧洲拉丁派此派:讲究技术与身体的结合,又兼有南美的细腻技术。法国、西班牙、丹麦是本派的佼佼者。主要阵型是“三五二”及“四五一”,最大特点是攻守转化快,运用适当,中场控球好,对中场人员要求较高。

“全攻全守”派:意大利、保加利亚、比利时等属此类打法。这种打法是在“四三三”阵型的基础上大幅度地交叉换位,扩大每个队员的职责范围,进攻时10人压上,防守时则全队退下。

“核战术”派:是70年代风靡世界的荷兰球星克鲁伊夫创造的,其特点是无所谓阵型,只保留一个左边锋的位置。当球员抢到球后,四五个球员立即在他周围形成一个保护网,不让抢到的球失掉。

现代足球诞生日

1863年10月26日,这在世界足球史上是一个具有光辉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一些足球积极分子,在伦敦克鲁沙街的一家小酒馆里,开了一个会,会议的内容是商量制订足球比赛规则的问题。

在这次会上,分歧最大、急诊最为激烈的问题要算运动员在比赛中能不能用手触球了。一些人主张禁止用手触球,另一些人则主张手脚并使,理由是这样的比赛会更精彩激烈。

最后是前者的意见占了上风,获得通过。

这次会议共制订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内容为:规定了相应的场地面积、上场队员为11个人、禁止用手触球(包括守门员)等。这是英国的第一部全国性足球比赛规则。其中大部分内容和现今世界采用的足球竞赛规则类似。这一规则的制订,对世界足球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这一年,在伦敦进行了世界足球史上第一次有规则的足球比赛,由萨利队迎战密德赛克斯队。比赛招来了很多观众。双方在比赛中踢得都较规矩,比赛既紧张又精彩,那种故意伤人的场面不见了,比赛进行得相当顺利。

足球战术

足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它是由进攻和防守这对矛盾,所组成的足球战术是指比赛双方为了充分发挥个人与集体的特长,进攻对方弱点,取得比赛胜利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根据攻防的基本特点,足球战术可分为进攻战术、防守战术、比赛阵型三大部分。在进攻和防守战术中,又分别包括个人、集体与全队的攻防战术。

集体的局部配合进攻战术

集体战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队员在比赛中为了完成全队攻防任务而采用的局部协同作战的配合方法,它包括“二过一”战术配合、“三过二”战术配合和反切配合等进攻战术。

1、“二过一”战术配合

顾名思义,“二过一”是两个进攻队员,通过传球配合突破一个防守队员。“二过一”是集体配合的基础,可以在任何场区、任何位置上运用这种方法来摆脱对方的抢截或突破防线。“二过一”是进攻的两个队员之间相距10米左右,进行一传一切的配合。要求传球平稳及时,一般多用脚内侧、脚外侧等脚法,传地平球为主。传球的位置,尽可能是接球人脚下或前面二、三步远的地方。

2、“三过二”战术配合

“三过二”是在比赛中局部地区3个进攻队员通过连续配合突破两个防守者的防守。由于这种配合有两个同队队员可以同时接应传球,因此使持球人传球路线更多,且进攻面扩大。

全队进攻战术

全队进攻战术是指比赛中一方获得球后,通过队员之间的传递配合达到射门的目的而采用的配合方法。与局部进攻战术相比较,全队进攻战术的进攻面比较广,参加进攻和快速反击等。

1、边路进攻

利用球场两侧地区发起进攻的方法叫边路进攻。边路进攻是全队进攻战术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主要特点是有利于发挥进攻速度,打破对方防线制造缺口。

2、中路进攻

中路进攻是利用球场中间区域组织的进攻,这种进攻虽能直接射门,但难度最大,因中路防守最为严密,前的攻击手必须是反应极其敏锐、意识强、技术高、敢于冒险、速度快和善于路位策应的队员。

3、快速反击

比赛中当攻方进攻时,后卫线往往压至中场附近,防守人数也由于插上进攻和助攻而相对减少,此时如能抓住对方防区空隙较大和回防较慢的机会,乘其失球发动快速反击,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快速反击是最有威胁的进攻手段,有效地进攻在于突然快速地反击,但其难度较大,即要冒险,又要有准确、快速的传切配合技能。快速反击要有组织,配合得要极为默契,必须进行专门性的训练,否则很难在比赛中实施。

定位球战术

定位球战术是指在比赛中,利用“死球”后重新开始比赛的机会组织进攻与防守配合的战术方法。定位球战术包括中圈开球、角球、任意球、点球、掷界外球等。在势均力敌的高水平比赛中,定位球战术有时起决定胜负作用。在配合上要利用简练的一次配合取得射门机会,配合越复杂成功率就越低。故要进行专门性的练习,才能在比赛中奏效。

集体的局部配合防守战术

1.补位

补位是足球比赛中局部地区集体配合进行防守的一种方法。当防守过程中一个防守队员被对手突破时,另一个队员则立即上前进行堵封。

2.围抢

围抢是指比赛中在某局部位置上,防守一方利用人数上的相对优势(通常是两三个队员)同时围堵对方的持球队员,以求在短暂时间内达到抢断或破坏对方的目的。

3.造越位战术

造越位战术是利用规则而设计的一种防守战术。是一种以巧制胜的省力打法,因而成为一种重要的防守手段。但由于其配合难度较大,搞不好会适得其反,让对手钻空子,因此战术往往是为水平较高的球队所采纳,但在一场比赛中也不是多次运用。

全队防守战术

防守战术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盯人紧逼防守(人盯人防守),即在规定的范围内盯人紧逼,不交换看守;区域紧逼防守(盯人和区域相结合),即现今流行的综合防守,紧逼和保护相结合,在个人的防区内紧逼,作交替看守。盯人防守即各自都有明确的防守对象,如对方左边锋大幅度地斜插至右路,则右后卫紧跟盯防,不交替看守。防守最根本的原则是紧逼和保护。只有紧逼才能有效地主动断抢,压制对方技术的优势而获取主动权;保护是为了更好地紧逼和控制空当。

比赛阵型

1.阵型的发展和演变

为了适应攻守战术的需要,全队队员在场上的位置排列和职责分工,称为比赛阵型。各阵型的名称是按队员排列的型状而定。自19世纪中期世界上有了第一个足球比赛阵型至今日的“四三三”、“三五二”、“四二四”等,以及某些国家所采用的“水泥式”、“锁链式”等,都是沿着这一个客观规律演变和发展的。

2.各个位置的职责

(1)边后卫的职责:边后卫主要是要防守对方的边锋以及其他进攻队员在边路的活动,破坏对方由边路发动的进攻。同时还可利用插上助攻式运球来直接威胁对方球门。

(2)中后卫的职责:中后位有突前中后卫和拖后中后卫之分。前者主要任务是盯守对方突前的最有威胁的中锋,因而又被称之为盯人中后卫;后者则主要担负整个防线的指挥任务,其站位经常处于其他防守队员后面,一般称他为自由中卫。

(3)前卫的重要职责:前卫通常称之为中场队员。中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控制了中场也就是得到了比赛的主动权,因此比赛各队往往都在中场投入较大力量。

问些足球的一些基本动作知识

第一章 比赛场地

1.尺寸 比赛场地必须是长方形,边线的长度必须长于球门线的长度。长度90—120米(100—130码),宽度45—90米(50—100码)。

2.国际比赛 长度100-110米(110—120码),宽度64—75米(70—80码)。

3.场地标记 比赛场地是用线来标明的,这些线作为场内各个区域的边界线应包含在该区域之内。两条较长的边界线叫边线,两条较短的线叫球门线。所有线的宽度不超过12厘米(5英寸)。比赛场地被中线划分为两个半场。在场地中线的中点处做一个中心标记,以距中心标记9.15米(10码)为半径画一个圆圈。

4.球门区 球门区在场地的两端,规定如下:从距每个球门柱内侧5.5米(6码)处,画两条垂直于球门线的线。这些线伸向比赛场地内5.5米(6码),并由一条与球门线平行的线相连接。由这些线和球门线组成的区域范围是球门区。

5.罚球区 罚球区在场地的两端,规定如下:从距每个球门柱内侧16.5米(18码)处,画两条垂直于球门线的线。这些线伸向比赛场地内16.5米(18码),并由一条与球门线平行的线相连接。由这些线和球门线组成的区域范围是罚球区。在每个罚球区内距球门柱之间等距离的中点11米(12码)处设置一个罚球点。在罚球区外,以距离每个罚球点9.15米(10码)为半径画一段弧。

6.旗杆 在场地每个角上各竖一根不低于1.5米(5英尺)的平顶旗杆,上系小旗一面。在中线的两端、边线以外不少于1米(1码)处,也可以设置旗杆

7.角球弧 在比赛场地内,以距每个角旗杆1米(1码)为半径画一个四分之一圆。

8.球门 球门必须放置在每条球门线的中央。它们由两根距角旗杆等距离的垂直的柱子和连接其顶部的水平横梁组成。两根柱子之间的距离是7.32米(8码),从横梁的下沿至地面的距离是2.44米(8英尺)。两根球门柱和横梁具有不超过12厘米(5英寸)的相同的宽度和厚度。球门线与球门柱和横梁的宽度是相同的。球门网可以系在球门及球门后面的地上,并要适当撑起以不影响守门员。球门柱和横梁必须是白色的。

9.安全性 球门必须牢固地固定在地上,如果符合这个要求才可以使用移动球门。

10.国际足球理事会决议

决议一 如果横梁移位或折断,应停止比赛直至修好复位。如果不可能修复,则终止比赛。不允许用绳子替代横梁。如果横梁可以修复,应在停止比赛时球所在的地点以坠球方式重新开始比赛。

决议二 球门柱及横梁必须用木材、金属或被批准的其他材料制成。其形状可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椭圆形,并不得对队员构成危害。

决议三 从球队进入比赛场地至上半场结束离场,下半场重新进入比赛场地至比赛结束,任何商业广告,不管是实物的还是图文的,都不允许出现在比赛场地和场地设备上(包括球门网和球门网内的地面)。特别是在球门、球门网、角旗上不得有广告出现,也不得安装任何附属设备(如摄象机、麦克风等)。

决议四 如同决议三所述,在比赛期间,国际足球联合会、洲际联合会、国家协会、联盟、俱乐部或其他团体的代表性标志或图案的复制品,不管是实物的还是图文的,都禁止出现在比赛场地和场地设备上(包括球门网和球门网以内的地面)

决议五 在比赛场地外,距角球弧9.15米(10码)且垂直于球门线处做一个标记,以保证在踢角球时守方队员能遵守规定的距离。

第二章 球

1.质量和测量 圆形;用皮革或其他适当材料制成;圆周不长于70厘米(28英寸)、不短于68厘米(27英寸);重量在比赛开始时不多于450克(16英两)、不少于410克(14英两);压力在海平面上等于0.6-1.1个大气压(600-1100克/平方厘米、8.5-15.6磅/平方英寸)

2.坏球的更换 如果球在比赛过程中破裂或损坏:停止比赛;用更换的球在原球破裂时所在地点以坠球方式重新开始比赛。

如果球在开球、球门球、角球、任意球、罚球点球或者掷界外球等死球时破裂或损坏:应按照相应的规定重新开始比赛。

比赛中未经裁判员的许可不得更换球。

3.国际足球理事会决议

决议一 只有符合规则第二章规定的最低技术要求的足球方可在比赛中使用。

在国际足联和洲际联合会主办的比赛中,所使用的球必须带有下列三种标志之一: a.正式的“国际足联批准”标志;b.正式的“国际足联监制”标志;c.经证明的“国际比赛球标准”。

在球上印有这些标志就表明该球已被正式检测,并符合各个级别所规定的特殊技术要求。球的最低技术要求已在规则第二章中说明。这些与各个级别有关的特殊要求必须得到国际足球理事会的同意。相关的检测机构也要得到国际足联的同意。各国足协的比赛可以要求使用符合上述三种标志之一的球。其他比赛用球必须符合规章第二章的要求。

决议二 在国际足联、洲际联合会和国家协会主办的比赛中,除了比赛及比赛组织者的标志和制造商的商标外,不允许在球上出现任何商业广告。竞赛规程可限制此类标志的尺寸和数量。

第三章 队员人数

1.队员 一场比赛应有两队参加,每队上场队员不得多于11名,其中必须有一名守门员。如果任何一队少于7人则比赛不能开始。

2.正式比赛 在由国际足联、洲际联合会或国家协会主办的正式比赛中,每场比赛最多可以使用3名替补队员。竞赛赛程应说明可以有几名替补队员被提名,从3名到最多不超过7名。

3.其他比赛 在其他比赛中,可以使用的替补队员人数不得超过5名,并规定:

●有关参赛队在最多替补人数上达成协议;

●在比赛前通知裁判员。如果比赛开始前裁判员未被通知或参赛队未达任 何成协议,则可以使用的替补队员人数不得超过3名。

4.所有的比赛 在所有的比赛中,替补队员名单必须在比赛开始前交给裁判员。未被提名的替补队员不得参加比赛。

5.替补程序 替补队员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替补前应先通知裁判员;

●替补队员在被替补队员离场,并得到裁判员信号后方可进入比赛场地;

●替补队员只能在比赛停止时从中线处进场;

●当替补队员进入比赛场地,即完成了替补程序;

●从那时起,替补队员成为上场队员,而被替补队员终止为上场队员;

●被替补下场的队员不得再次参加该场比赛;

●所有替补队员无论上场与否,裁判员均有权对其行使职权。

6.更换守门员 任何场上队员都可以与守门员互换位置,并规定:

●互换位置前通知裁判员;

●在比赛停止时互换位置。

7.违规/判罚 如替补队员未经裁判员许可擅自进入比赛场地:

●停止比赛;

●对该替补队员予以警告并出示黄牌令其离开比赛场地;

●在比赛停止时球所在地点以坠球方式重新开始比赛。

如果队员与守门员互换位置前未经裁判员许可:

●继续比赛;

●有关队员将在比赛成死球时被警告并出示黄牌。

对于任何其他违反此规则的:有关队员将被警告并出示黄牌。

重新开始比赛:如果裁判员停止比赛执行警告,由对方队员在比赛停止时球所在地点踢间接任意球重新开始比赛

队员和替补队员被罚令出场:队员在开球前被罚令出场,只可从被提名的替补队员中选一人替换。凡被提名的替补队员被罚令出场,无论是在开球前或在比赛开始后,均不得替换。

8.国际足球理事会决议

决议一 按照规则第三章所述条件,一个队所剩的上场队员的最少人数由国家协会决定。然而理事会认为,如果任何一队少于7人,将不能继续比赛。

决议二 教练员可以在比赛中向队员传达战术指示,他和其他官员必须处于指定的技术区域内,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四章 队员装备

1.安全性 队员不得使用或佩带可能危及自己及其他队员的装备或任何物件(包括各种珠宝饰物)。

2.基本装备 队员必需的基本装备是:运动上衣;短裤—如果穿紧身内库,必需与短裤的主色同一颜色;护袜;护腿板;足球鞋。

3.护腿板 必须由护袜全部包住;由适当的材料制成(橡胶、塑料或其他类似材料);提供适当程度的保护。

4.守门员 每个守门员的服装颜色必须有别于其他队员、裁判员和助理裁判员。

5.违规/判罚 对于任何违反此规则的:

●比赛不需要停止;

●裁判员指出上场队员的装备有问题后,该队员应离开比赛场地去调整装备;

●除非该队员已经调整好装备,否则应在比赛停止成死球时离开比赛场地;

●离开比赛场地调整装备的队员在未得到裁判员许可前不得重新进场;

●裁判员允许队员回场前需检查队员装备;

●队员只有在比赛成死球时方可重新进入比赛场地;

队员因违反以上规则而离开比赛场地,在未得到裁判员同意即进入(或重新进入)比赛场地时,将被警告并出示黄牌。

重新开始比赛 如果裁判员停止比赛执行警告:由对方队员在比赛停止时球所在地点踢间接任意球重新开始比赛。

第五章 裁判员

1.裁判员的权力 每场比赛由一名裁判员控制,他被任命具有全部权力去执行与比赛有关的竞赛规则。

2.权限和规则

●执行竞赛规则;

●与助理裁判员及当有第四官员时,和他们一起控制比赛;

●确保任何比赛用球符合规则第二章的要求;

●确保队员装备符合规则第四章的要求;

●记录比赛时间和比赛成绩;

●因违反规则停止、推迟或终止比赛;

●因外界干扰停止、推迟或终止比赛;

●如果他认为队员受伤严重,则停止比赛,并确保将其移出比赛场地;

●如果他认为队员只受轻伤,则允许比赛继续进行直到成死球;

●确保队员因受伤流血时离开比赛场地。该队员经护理流血停止,在得到裁判员信号后方可重回场地;

●当一个队被犯规而根据有利条款能获利时,则允许比赛继续进行。如果预期的“有利”在那一时刻没有接着发生,则判罚最初的犯规;

●当队员同时出现一种以上的犯规时,则对较严重的犯规进行处罚;

●裁判员不必立即向可以被警告和罚令出场的队员进行处分,但当比赛成死球时必须这 样做;

●向对自己行为不负责任的球队官员进行处分,并可酌情将其驱逐出比赛场地及周围地区;

●对于自己没看到的情况,可根据助理裁判员的意见进行判罚;

●确保未经批准的人员不得进入比赛场地;

●比赛停止后重新开始比赛;

●将在赛前、赛中或赛后向队员和球队官员进行的纪律处分及其他事件的情况用比赛报告提交有关部门。

3.裁判员的决定 裁判员根据与比赛相关的事实所作出的决定时最终的。只有在比赛未重新开始前,裁判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或助理裁判员的意见而改变确实不正确的决定。

4.国际足球理事会决议

决议一

裁判员(同样适用于助理裁判员或第四官员)对下列情况不承担法律责任:

●队员、官员或观众的任何受伤;

●任何财产的任何损坏;

●由于,或者可能由于他根据竞赛规则所作出的判决,或者按照正常程序维持、进行和控制比赛,而对任何个人、俱乐部、公司、协会或者类似机构造成的任何损失。这可以包括:

*裁判员根据比赛场地及周围情况或天气的影响决定比赛是否进行;

*决定由于各种原因而取消比赛;

*决定比赛中所用的设备及其固定情况,包括球门立柱、横梁、角旗杆和比赛用球;

*由于观众的影响或观众席中的任何问题,决定是否停止比赛;

*决定是否停止比赛允许受伤队员移出比赛场地接受治疗;

*决定要求或坚持要求将受伤队员移出比赛场地接受治疗;

*决定队员是否可以穿着某种服装或装备;

*决定(在其职责范围内)是否允许任何人(包括球队或体育场官员、安全官员、摄影记者或其他新闻宣传的代表)出现在比赛场地附近;

*裁判员根据竞赛规则或依照国际足联、洲际联合会、国家协会或联盟对该比赛制定的规程或规定而作出的判决。

决议二

在锦标赛或联赛中被指派的第四官员,其作用和职责必须要与国际足球理事会认可同意的规定相一致。

决议三

与比赛相关的事实应包括进球是否得分和比赛的结果。

第六章 助理裁判员

1.职责

每场比赛应委派两名助理裁判员,他们的职责(由裁判员决定)应当示意:

*当球的整体越出比赛场地时;

*应由哪一队踢角球、球门球或掷界外球;

*当处于越位位置的队员可以被判罚时;

*当要求替换队员时;

*当发生裁判员视线外的不正当行为或其他任何事件时。

2.协助 助理裁判员还应依据竞赛规则协助裁判员控制比赛。助理裁判员如有过分干预或不合适比赛的表现时,裁判员可解除其职责并将报告提交有关部门。

第七章 比赛时间

1.比赛时间 比赛分为两个半场,没半场45分钟。特殊情况经裁判员和双方同意令定除外。任何改变比赛时间的协议(如因光线不足每半场减少到40分钟)必须在比赛开始之前制定,并要符合竞赛规程。

2.中场休息 队员有中场休息的权利。中场休息不得超过15分钟。竞赛规程必须阐明中场休息的时间。只有裁判员同意方可改变中场休息时间。

3.扣除损失时间 在每半场比赛中损失的下列时间应被扣除:

*替换队员;

*对队员伤势的估计;

*将受伤队员移出比赛场地进行治疗;

*拖延时间;

*任何其他原因。

根据裁判员的判断扣除损失的时间。

4.罚球点球 在每个半场比赛或决胜期上下半场结束时,应允许延长时间执行罚球点球。

5.决胜期 竞赛规程可以规定再进行两个半场相等时间的比赛。规则第八章的规定也能适用。

6.中止的比赛 除竞赛规程另有规定外,中止的比赛应重新进行。

第八章 比赛开始和重新开始

1.预备 通过掷币,猜中的队决定上半场比赛的进攻方向。另一队开球开始比赛。猜中的队在下半场开球开始比赛。下半场比赛两队交换比赛场地。

2.开球 开球是比赛开始和重新开始的一种方式:在比赛开始时;在进球得分后;在下半场比赛开始时;在决胜期两个半场开始时。开球可以直接射门得分。

程序

*所有队员在本方半场内;

*开球队的对方队员,应距球至少9.15米(10码),直到比赛进行;

*球应放定在中心标记上;

*裁判员发出信号;

*当球被踢并向前移动时比赛即为进行;

*开球队员在球未经其他队员触及前不得再次触球。

某队进球得分后,由另一队开球。

违规/判罚

如果开球队员在其他队员触球前再次触球,由对方队在犯规发生地点踢间接任意球。

在开球程序上的其他犯规,应重新开球。

3.坠球 坠球是在比赛进行中因竞赛规则未提到的原因而需要暂停比赛之后,重新开始比赛的一种方法。

程序

裁判员在比赛停止时球所在地点坠球。当球触地比赛即为重新开始。

违规/判罚

重新坠球:*如果球在接触地面前被队员触及;*如果球在接触地面前未经触及而离开比赛场地。

4.特殊情况 *判给守方在其球门区内的任意球,可从球门区内的任何地方踢出。

*判给攻方在其对方球门区内的间接任意球,从距犯规发生地点最近、与球门线平行的球门区线上踢出。

比赛暂停之后,在距比赛停止时球所在的球门区内的地点最近的,与球门线平行的球门区线上坠球,重新开始比赛。

第九章 比赛进行及死球

1.比赛

成死球

下列情况比赛成死球

*当球不论在地面或空中全部越过球门线或边线时;

*当比赛已被裁判员停止时。

2.比赛进行 其余所有时间均为比赛进行中,包括:

*球从球门柱、横梁或角旗杆弹回比赛场地内;

*球从比赛场地上的裁判员或助理裁判员身上弹回场内。

第十章 计胜方法

1.进球得分 当球的整体从球门柱间及横梁下越过球门线,而此前未违反竞赛规则,即为进球得分。

2.获胜的队 在比赛中进球较多的队为胜者。如两队进球数相等获均未进球,则比赛成平局。

3.竞赛规程 竞赛规程应说明,若比赛结束为平局,是否采用决胜期或国际足球理事会同意的其他步骤以决定比赛的胜者。

第十一章 越位

1.越位位置 队员处于越位位置本身并不是犯规。

队员处于越位位置:队员较球和最后第二名对方队员更接近于对方球门线。

队员不处于越位位置:他在本方半场内;他齐平于最后第二名对方队员;他齐平于最后 两名对方队员。

2.犯规 处于越位位置的队员,在同队队员踢或触及球的一瞬间,裁判员认为其就下列情况而言“卷入”了现实比赛中时才被判为越位犯规:

*干扰比赛;

*干扰对方队员;

*利用越位位置获得利益。

3.没有犯规 如果队员直接从下列情况下接到球,则没有越位犯规:球门球;掷界外球;角球。

4.违规/判罚 对于任何越位犯规,裁判员应判给对方在犯规发生地点踢间接任意球。

第十二章 犯规与不正当行为

1. 直接任意球 裁判员认为,如果队员草率地、卤莽地或使用过分的力量违反下列六种犯规中的任何一种,将判给对方踢直接任意球:

*踢或企图踢对方队员;

*绊摔或企图绊摔对方队员;

*跳向对方队员;

*冲撞对方队员;

*打或企图打对方队员;

*推对方队员;

如果队员违反下列四种犯规中的任何一种,也判给对方踢直接任意球:

*为了得到对球的控制而抢截对方队员时,于触球前触及对方队员;

*拉扯对方队员;

*向对方队员吐唾沫;

*故意手球(不包括守门员在本方罚球区内)。

在犯规发生地点踢直接任意球。

2.罚球点球 在比赛中无论球在什么位置,如果队员在本方罚球区内违反了上述十种犯规行为中的任何一种,应被判罚球点球。

3. 间接任意球

如果守门员在本方罚球区内违反下列五种犯规中的任何一种,将判给对方踢间接任意球:

*当手控制球时,在发出球之前行走四步以上;

*在发出球之后未经其他队员触及,再次用手触球;

*用手触及同队队员故意踢给他的球;

*用手触及同队队员直接掷入的界外球;

*拖延时间。

裁判员认为,如果队员在下列情况时,也将判给对方踢间接任意球:

*动作具有危险性;

*阻挡对方队员;

*阻挡对方守门员从其手中发球;

*违反规则第十二章以前未提及的其他任何犯规,而停止比赛被警告或罚令出场。

在犯规发生地点踢间接任意球。

4. 纪律制裁

可警告的犯规

如果队员违反下列七种法规的任何一种,将被警告并出示黄牌:

*犯有非体育道德行为;

*以语言或行动表示异议;

*持续违反规则;

*延误比赛重新开始;

*当以角球或任意球重新开始比赛时,不退出规定的距离;

*未得到裁判员许可进入或重新进入比赛场地;

*未得到裁判员许可故意离开比赛场地。

罚令出场的犯规

如果队员违反下列七种法规的任何一种,将被罚令出场并出示红牌:

*严重犯规;

*暴力行为;

*向对方或其他任何人吐唾沫;

*用故意手球破坏对方的进球或明显的进球得分机会(不包括守门员在本方罚球区内);

*用可判为任意球或球点球的犯规破坏向本方球门移动着的明显的进球得分机会;

*使用无礼的、侮辱的或辱骂性的语言;

*在同一场比赛中得到第二次警告。

国际足球理事会决议 决议一 在比赛进行中,如果守门员在本方罚球区内用球掷击或企图掷击对方队员,将被判罚球点球。

决议二 队员无论是在比赛场内或场外,无论是直接对对方队员、同队队员、裁判员、助理裁判员或其他人犯有应被警告或罚令出场的行为,都将根据犯规性质进行处罚。

决议三 当守门员利用手臂的任何部位接触球后,便可认为是已经控制球。此控制球包括守门员故意用手臂挡球,但不包括裁判员认为该球是意外地从守门员手臂弹回,例如守门员扑救球后。如果守门员用手或臂部持球超过了5-6秒,将被视为拖延时间。

决议四 根据规则第十二章的条款,队员可以用头部、胸部和膝盖等传球给守门员。然而,如果裁判员认为,在比赛中,该队员是利用规则而故意设置骗局,则是犯有非体育道德行为,他将被警告,并由对方在犯规发生地点踢间接任意球。当踢任意球时,队员利用规则而故意设置骗局,则将因非体育道德行为而被警告并出示黄牌,该任意球重踢。此种情况下,与守门员随后是否用手触球无关,主要是因该队员企图利用规则第十二章的条文和精神而造成的犯规。

决议五 从后面抢截而又危及对方安全的动作应被视为严重犯规。

决议六 在场地的任何地点试图欺骗裁判员的佯装行为,必须作为非体育道德行为而进行制裁。

第十三章 任意球

1.任意球的种类 任意球分为间接任意球和直接任意球两种。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任意球,踢球时必须将球放定,踢球队员在球未经其他队员触及前,不得再次触球。

直接任意球

*如果直接任意球直接踢入对方球门,判为得分。

*如果直接任意球直接踢入本方球门,判给对方踢角球。

间接任意球 信号:当裁判员判间接任意球时,应单臂上举过头,并保持这种姿势直到球踢出后被其他任何队员触及或成死球为止。

球进门:只有当球进门前触及另一名队员才可得分。

*如果间接任意球直接踢入对方球门,判为球门球。

*如果间接任意球直接踢入本方球门,判给对方踢角球。

2.任意球的位置 罚球区内的任意球 属于守方的间接或直接任意球: 所有对方队员距球至少9.15米(10码);

所有对方队员应站在罚球区外直到比赛进行;

当球被直接踢出罚球区比赛即为进行;

可以在球门区内任何一点踢任意球。

属于攻方的间接任意球 所有对方队员距球至少9.15米(10码)直到比赛进行,除非他们已经站在本方球门柱之间的球门线上;

当球被踢并移动时比赛即为进行;

在对方球门区内踢间接任意球时,应在距犯规发生地点最近的、与球门线平行的球门区线上执行。

罚球区外的任意球 所有对方队员距球至少9.15米(10码)直到比赛进行;

当球被踢并移动时比赛即为进行;

在犯规发生地点踢任意球。

3.违规/判罚 当踢任意球时,对方队员比规定距离更接近于球:应重踢。

当守方在本方罚球区内踢任意球时,球未被直接踢出罚球区:应重踢

由除守门员外的队员踢任意球时:

*如果比赛进行后,踢球队员在其他队员触球前再次触球(用手除外):由对方在犯规发生地点踢间接任意球;

*如果比赛进行后,踢球队员在其他队员触球前故意用手触球:由对方在犯规发生地点踢直接任意球;如果犯规发生地点在本方罚球区内,将判罚球点球。

由守门员踢任意球时:

*如果比赛进行后,守门员在其他队员触球前再次触球(用手除外):由对方在犯规发生地点踢间接任意球;

*如果比赛进行后,守门员在其他队员触球前故意用手触球:如果犯规发生地点在守门员本方罚球区外,由对方在犯规发生地点踢直接任意球;如果犯规发生地点在本方罚球区内,由对方在犯规发生地点踢间接任意球。

第十四章 罚球点球

当比赛进行中,一个队在本方罚球区内由于违反了可判为直接任意球的十种犯规之一而被判罚的任意球,应执行罚球点球。罚球点球可以直接进球得分。在每半场比赛或决胜期上下半场结束时,应允许延长时间执行完罚球点球。

1.球和队员的位置

球:放定在罚球点上。

主罚球点球的队员:确认由其主罚。

防守方守门员:留在本方球门柱间的球门线上,面对主罚队员,直至球被踢出。

主罚队员外的其他队员应处于:比赛场地内;罚球区外;罚球点后;距罚球点至少9.15米。

2.裁判员 应在队员处于规则规定的位置后发出执行罚球点球的信号;

作出罚球点球完成后的决定。

3.程序 主罚队员向前踢出球点球;

在其他队员触球前主罚队员不得再次触球;

当球被踢并向前移动时比赛即为进行。

在比赛进行中,以及因上半场或全部比赛结束而延长时间执行或重新执行罚球点球时,如果球经过触及一个或连续触及两个球门柱、横梁、守门员后越过球门线,应判定得分。

4.违规/判罚 如果是在球点球踢出之前 主罚队员在踢球点球时违反竞赛规则:

*裁判员允许该球点球踢出;

*如果球进入球门,应重踢;

*如果球未进入球门,不应重踢。

守门员违反竞赛规则:

*裁判员允许该球点球踢出;

*如果球进入球门,得分有效;

*如果球未进入球门,应当重踢。

主罚队员的同队队员进入罚球区,或在罚球点前,或距罚球点少于9.15米:

*裁判员允许该球点球踢出;

*如果球进入球门,应重踢;

*如果球未进入球门,不应重踢;

*如果该队员触及了从守门员、横梁或门柱弹会的球,裁判员将停止比赛,由防守?/ca>

开球是怎么踢进去或者得分的

开球是足球比赛开始和重新开始的一种方式:在比赛开始时、在进球得分后、在下半场比赛开始时、在决胜期两个半场开始时。喜欢观看足球比赛的朋友应该很清楚吧。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足球比赛的开球规则,希望能帮到你。

足球比赛的开球规则

1、比赛开始前,应用投币方式选定开球或场地,先挑的一方应有开球或场地的选择权。比赛应在裁判员发出信号后,由开球队的一名队员将球踢入对方半场开始。在球被踢出前,每个队员都应在本方半场内,开球队的对方队员还应当保持距球不少于9.15米;球被踢出后,须滚动到它自己的圆周距离时,才应认为比赛开始,开球队员在球经其他队员触或踢及前不得再次触球。

2、在进一球后,应由负方一名队员将球踢入对方半场,重新开球继续比赛。下半场开始时,两队应互换场地,并由上半场开球队的对方开球。

3、开球不得直接射门得分。任何违反规则的开球都应重开。如开球队员在球经其他队员触或踢及前再次触球,则应由对方队员在犯规地点开球。

踢足球的好处

提高大脑神经系统

踢足球的时候要求眼睛在看,脚在踢,而且足球场上变化多端,不仅仅要脚下动作迅速,同时还要眼观八方,脑中迅速判断情况,掌握最好时机。在整个足球运动进行中,要求运动员的精神是高度集中的,特别是在正规的比赛中。但是这是这样的长期锻炼中,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能够不断得到锻炼增强。

提高身体的反应度

前面也提到了踢足球的时候需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特别是在进行足球比赛的时候,大脑与身体都要处于随时作战的状态,一旦场上出现任何情况都需要身体做出最迅速、最准确的反应才能帮助足球比赛获得最后的胜利。长此以往的锻炼,大脑中枢控制区域得到锻炼的同时也能够让身体的反应度、灵敏度不断得到增强。

增强心脏功能

踢足球的时候,身体长期处于奔跑、跳跃的影响下,肌肉的紧张活动,使得心脏工作增加,身体器官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支持足球运动,心脏会不断的增大,心壁不断增厚,肌肉也变得更加有力,心脏功能越来越强大。能够帮助防治心血管疾病。但是要注意,身体有病患的患者一定要咨询医生之后再考虑是否进行踢足球运动。

增强呼吸系统功能

踢足球比起跑步一类的运动运动量更大,需要吸入更多的氧气,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胸廓的活动范围也会在这一吸一呼中变得更宽阔。而这一过程带来的就是肺活量的不断加强,胸部肌肉的更加有力,整个呼吸系统功能的更加强大。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踢足球是讲求合作精神的。任何一个只想着球在自己脚下,只想着自己射门出风头的足球运动员都不是一名合格的足球运动员,他所在的团队也不会取得胜利。踢足球需要团队的默契配合,讲究的是团队权益下的个人利益。经常进行踢足球运动,能够有效增强团队意识。

踢足球的注意事项

1.足球运动由于跑动较多,技术动作幅度以及出汗量都较大,所以参加锻炼时应身着宽松合体、透气吸汗的运动服装,球鞋应选用合脚防滑的帆面胶底的足球鞋。除了参加正式比赛外,平时锻炼不宜穿足球比赛用鞋(皮面钢钉),以防止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尽量不要在场地设施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进行锻炼。场地不平、碎石杂物多(跑道、沙坑),容易造成同学们踝关节扭伤、骨膜损伤、跟腱拉伤等。

3.运动开始时,要先做一些较缓和、运动量较小的热身运动,使身体在进入剧烈运动前有一个准备过程,待心率和体温上升时,再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速度,这样,既有助于肌肉的活动效率和关节的润滑,又可以防止运动损伤。

4.夏天锻炼时在运动间歇要适当补充水分。不要在感到口渴时再饮水,这时可能机体已处于轻度脱水状态。运动后可以喝少量的运动饮料或淡盐开水,以多次少饮逐渐补充为宜,切莫一次大量饮水。

5.虽然足球运动是一项“全天候”的运动项目,但要尽量避免在恶劣的天气下锻炼。高温湿热时要注意防止中暑、抽筋或虚脱。低温潮湿时要注意保暖以防止冻伤。黄昏、黎明(尤其是雾天),因光线不足,能见度低,神经反应迟钝,兴奋性降低,极易发生损伤。天雨地滑也是引起损伤的重要原因。

猜你喜欢:

1. 足球知识大全踢足球技巧

2. 足球比赛常见规则介绍

3. 世界杯足球规则大全

4. 踢足球的跑动技巧有哪些

5. 踢足球要注意什么

本文关于足球判断下半场特一是否有球的技巧和上半场0比0 下半场进球概率的分享结束啦,感谢您的关注,期待您再次光临本站!

一键拨号:17715265255